月季樹樁的成活率主要受月季樹的生長習性、氣候以及采挖時機等因素的影響。而月季樹樁的采挖時間在這些因素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春秋兩季是采挖月季樹樁比較常見的時機,那么春秋兩季哪個時節(jié)的成活率更高呢?
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(jié),冬天寒冷的氣候環(huán)境使得月季進入休眠狀態(tài),春暖花開月季也開始慢慢復蘇。因此,月季樹的生長期間,春天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。
然而到了秋天,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。在秋天這個時節(jié),月季樹已經積攢了一年的營養(yǎng),并且進入了休眠狀態(tài)。
這時候如果對月季樹樁進行移植,失水量會比較少,那么這時候進行移植,月季樹的成活率就比較高。
圖為休眠前的六分月季樹
早春和晚秋哪種情況下采挖月季樹樁成活率更高?
其實早春和晚秋各有優(yōu)缺點。
早春的時候,月季木還沒有開始發(fā)芽,新梢也尚未長出來。
這時候進行采挖月季樹樁,樹木的傷口會比較小,有助于月季樹進行傷口愈合,并且樹木在休眠狀態(tài)下也會減少對能量的消耗。
而晚秋的時候,月季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營養(yǎng),并且進入了休眠狀態(tài),這時候進行采挖樹樁,月季樹的根系會比較完整,有利于月季樹進行生長和恢復。
總的來說,早春和晚秋各有優(yōu)缺點,選擇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
圖為休眠后的四分月季樹
月季樹為什么春秋移植成活率不同?
春秋兩季采挖月季樹樁,成活率不同,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:
首先,氣候條件不同。
春季氣溫逐漸回升,陽光照射時間逐漸增加,有利于月季樹吸收陽光和水分,從而促進其生長。
而秋季氣溫逐漸降低,有時甚至出現霜凍現象,不利于月季樹生長。
第二,樹木生長狀態(tài)不同。
春季是月季樹生長旺盛的時期,此時月季樹葉片繁茂,光合作用強烈,有利于營養(yǎng)物質的積累。
而秋季是月季樹逐漸進入休眠狀態(tài)的時候,此時月季樹葉片逐漸變黃掉落,光合作用減弱,不利于營養(yǎng)物質的積累。
第三,移植時機不同。
春季移植月季樹樁時,由于月季樹生長旺盛,需要大量的水分和營養(yǎng)物質,因此移植后容易出現缺水或缺肥現象,從而導致成活率降低。
而秋季移植月季樹樁時,由于月季樹逐漸進入休眠狀態(tài),對水分和營養(yǎng)物質的需求減少,因此移植后容易出現適應性強、成活率高的現象。
第四,根系狀態(tài)不同。
春季移植樹樁時,由于月季樹生長旺盛,根系生長也非常旺盛,因此根系容易受到損傷,從而導致成活率降低。
而秋季移植月季樹樁時,由于月季樹逐漸進入休眠狀態(tài),根系生長也比較緩慢,因此根系容易受到損傷的概率降低,從而導致成活率提高。
第五,月季樹選擇不同。
不同種類的月季樹對于春秋兩季的適應能力不同,有些月季樹在春季移植容易死亡,而在秋季移植容易成活。還有一些樹種則不論春秋兩季移植都容易成活。
因此,晚秋采挖樹樁成活率更高,然而在選擇移植時機時,需要考慮到所選月季樹的適應性。